現有的再生能源技術中,太陽能無論是在發電潛能或成本方面都是最佳選擇。要在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,滿足東南亞國家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,各國可部署太陽能作為短期脫碳策略,并在中長期投資風能和水力等。
由新加坡成立的亞洲可持續基礎設施咨詢團(Asia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Advisory Panel),星期四(10月26日)發布首份有關推動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的報告。咨詢團由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領導,成員包括海內外學術界和商界代表。
在引導能源領域脫碳這個環節上,咨詢團認為,區域國家政府需要一個實現低碳未來的廣泛策略,根據技術的成熟度和市場適用性,來制定不同的時間表。
報告提到,各國可利用現有技術,加上創新的商業和融資模式,加速能源轉型。在所有經過驗證的技術當中,太陽能無論是在發電潛能或成本方面都是最可行的。
在東南亞,截至2021年,太陽能有潛力生產1萬5603千兆瓦的電力,是第二名海上風能的10倍以上,均化發電成本也在2010年至2021年間銳減88%。
報告說:“部署太陽能可作為近期的脫碳策略,中期則可規劃其他投資較高的能源項目,例如風能和水力。目前,本區域利用大型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廠和智能太陽能電網,以可持續的方式來滿足能源需求,同時為未連接電網的偏遠地區提供電力?!?
除了能源轉型,報告也涵蓋廢物和水資源管理,以達到建設循環經濟的目標,以及如何為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爭取來自私人領域的資金。